.jpg)
家訪香港發燒友(十五) 極度吸引的火鳥
Edmund 60仔 |
去年回港時已聽過一套相當類似的系統,後級和揚聲器完全一樣,唱盤是同一品牌,線材和配件有一些是相同的。雖然已經聽過,不過沒有減低我想家訪的意欲,因為同一樣的系統,在不同用家手上可以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喇叭擺位,或者器材下的承腳擺放位置,也會改變出來的效果,在不同的場地,有著不同的電源架構,電源和接地的乾淨程度,房間的聲學效果也會因室內尺寸形狀,建築物料,傢俬的多寡,而得出不同的效果。
我並不認識 Marvel,但我已經知道這位發燒友很多年了。HiFi音響在 2002年和2006年曾經家訪過 Marvel,我對他的系統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他除了發高燒外,所用的器材品牌在當年來説,是比較冷門,2002年時 Marvel 用全套 Burmester 轉盤、解碼、前和後級推動 Wilson Benesch Discovery,2個頂級 TAOC CS-4 器材架,額外加多4塊 CS50 層板,17年前願意花大筆金錢在器材架和承板上的人並不多,還重金購入3條 Power Snakes(Shunyata) 旗艦電源線 Anaconda Vx,當年 Anaconda Vx 的售價已經列入最貴價電源線之一,想不到這些年來,線材價格屢創新高。2006年時器材有 Zanden 2000P CDT和 5000 signature DAC,Vitus Audio SL100 前級,南斯拉夫的 Karan 前級,Vitus SM100 後級,法國的 Mosquito Neo 1.3 喇叭和 Argento 線材;2006年 Sixmoons 的 Srajan Ebaen 家訪 Marvel 時,他用 Goldmund CDT, Orpheus Lab Heritage DAC, Zanden CDT 和 DAC, 分體式兩機箱 Karan 前級,Tron Syren 前級,Audio Valve Baldur monoblocks and Mosquito Neo 揚聲器,曾經用過而我不知道的器材還有很多。
大半年前見到 Marvel 在使用 JMF 喇叭的相片,這張相片最吸引我的,並非喇叭或任何器材,而是左邊的幾塊透明亞加力擴散板,稱呼它們為擴散板,應該不太正確,它們是來自瑞典的 SMT W-Wing;喇叭品牌 Marten Designs 在音響展中,會使用 SMT 的産品來改善房間的聲音特性。RPG 的 734 和 Diffractal 擴散板,因應坑的深度和每條之間的距離,來決定可以擴散的最高和最低頻率。如果要發揮擴散板能擴散的最低頻,是需要擺放在離開耳仔一個相當的距離(是有方程式可以計算的),SMT 的設計比較特別左和右是互通的。據聞 W-Wing 只需一半距離便可,在 Whatsbestforum 有不少 SMT 用家大讚它的效果;現在 Marvel 在左和右喇叭前方的外側各放兩塊。
今次聽的器材:
Wadax Atlantis server
Wadax Arcadia 解碼器連分體電源
Vertere RG1 Record Player 唱盤
Vertere 唱臂
Top Wing Seiryu (青龍)唱頭(0.2mV)
Robert Koda MC1 唱放
Zanden Chouku 宙光前級
Engstrom Model Eric 後級
Cessaro Firebird 揚聲器
Vertere Electrical phase management centre (電源相位處理器)
SRA Craze 3 器材架
解碼器至前級 Argento FMR EE
唱放至前級 Dalby Ode Grande(頌)
Vertere HB phono 線
Skogrand Beethoven 電源線和喇叭線 線材太多,不能盡錄
Tripoint Troy Elite 地盒
Trinity Reference AC conditioner
Cessaro Firebird 採用 TAD TD2002 壓縮單元配上號角咀,2隻8寸中低音單元是 Cessaro 的新出品,中低音覆蓋相當寬闊的頻段,負責65hz 至 4000hz,人聲頻段全由這2隻中低音單元所覆蓋,低音部份每聲道用上6隻10寸輕身的鋁盆單元,喇叭後半部的左和右側各有3隻,內置6份500watts 輸出的功率放大器用以推動6隻10寸低音單元;這對 Firebird 是最新版,內置推動的功率放大器組件名為"項羽",輸出和舊版一樣,只在質素上作出提升;Cessaro 獨立發售的 subwoofer 的名字同樣名為項羽,音箱採用 special composite 物料,可下潛低至25hz, 最大音壓可達120dB, 喇叭靈敏度 101dB,體型高大,190cm 高 x 34cm 闊 x 80cm 深。
Zanden 宙光前級的機殼設計非常特別,驟眼看以為只是分體電源設計,其實主機體是由3個獨立機箱組成,左、右部份與中間的音量控制部份約有1寸距離分隔,中間部份與頂部和底部的支架以圓柱形支撐所連接,左和右箱體只是懸吊於頂層支架下,當觸碰時吊著的左和右箱體是會搖動的,這種把機箱分隔開的佈局,比一個箱體內加入銅板間隔,應該更有效減低自身所産生的 EMI 對不同線路的影響;早期的 Gryphon 前級和唱放是採用一塊面板,4個獨立箱體的相連設計;宙光前級更在箱體加入懸吊的避震設計。
Engstorm 來自瑞典,單聲道全平衡後級型號名為 Eric,輸出功率 70w, 每部重 65kg;T100、6L6GC、XEC8010 真空管各2支,1支 GZ34, 4支 6CJ3;輸出功率管 T100 是 KR 出品;T100 是新設計品種的 845,Engstorm 的熱量相當高,有兩個厚身玻璃罩罩著,接近密封,Marvel 解釋玻璃罩的前和後部份有開口,會產生對流把熱氣送離玻璃罩內,我心目中的胆後級外型,仍停留在60年代的開孔金屬保護罩,Engstorm 外型確是更前衛和美觀。
Touraj Moghaddam 是英國Roksan 設計總監及老闆,而他在Roksan時期所設計的黑膠唱盤已舉世聞名,讓Touraj在業界享有英國黑膠教父的稱號;在2009年創立Vertere 之後,更把他畢生設計理想和高科技技術結合,打造出終極黑膠唱盤,尤其是Vertere 的Reference 頂級唱臂,創新的軸承設計徹底顛覆了音響界對黑膠重播的認知,當然高達3萬5美金的售價,也使其成為當今世界最頂級的唱臂,貴為瑞士名廠 FM Acoustics 每次在音響展中,特別指定以Vertere 唱盤唱臂為參考唱盤,我曾經聆聽過3款Vertere 不同型號唱盤、唱臂和摩打組合,對 Vertere 唱盤組合印象極佳,聽過 MG-1 和 SG-1唱臂,SG-1 Standard Groove Record Player 和 SG-1 Pulse HB 内部接線,RG-1,Reference tonearm with reference cable。
電源處理器是來自德國的 Trinity Reference AC conditioner,每組插座各自擁有高效率接地線濾波器,用以清潔地線和分隔各組插座,插座被安裝在面板凹入5mm 的位置,讓插頭和插座之間有更剛性的機械性接觸。
先以來自西班牙的 Wadax Atlantis server 播放音樂檔案作熱身,據聞 Wadax 是市場上最佳的幾個數碼器材品牌之一,我忘記聽了什麼音樂檔案,音樂背境相當寧靜,聲音通透而不薄,我接觸過一些檔案播放器或 CAS 組合,總覺得背境噪,聲音雖然順滑但很單薄。
接著播放 CD, 我始終認為 CD 播放更合我意,Stereo Sound CD 第2首歌劇,男中音歌聲有質感,可以聽到胸腔的震音,具厚度的男聲並不容易播放,四季的絃樂輕快而流暢,陳潔儀人聲嬌嗲有肉地。
鬼太鼓富嶽百景,各鼓的大小尺寸能輕易分辨,定位非常出色,彷彿能看見擊鼓的位置,大鼓下潛而振撼人心,餘振亦能清晰可聞,不會因快速連擊各鼓時所産生的強大低頻能量而掩蓋,足證擴音機控制能力高,房間没有過荷而産生駐波。
三國,低音氣勢磅礡,鼓聲又快又勁,吹號角像在較遠的後方,好像大軍就快殺到過來,有山雨欲來之勢,令我不其然緊張起來。
北山修現場錄音 CD,佷有現場感,人聲和觀眾歡呼聲同樣生猛富真實感,歡呼聲很有包圍感,音壓也很大,我有點擔心高音單元吃不消而出現失真,Firebird 能從容不迫輕鬆播完此曲。
Marvel 接著播北山修黑膠作比較,CD 雖然聲音生猛,相比下有點吵耳,LP 較有厚度感,LP 背境更寧靜;Marvel 説 DAC 輸出 2V, 比低輸出唱頭,聲音上有點燥,可以寄回廠改為 1V 輸出,聲音應該會更幼細,他打算升高一級型號,所以才按兵不動,沒有改為 1V輸出。
小鄧華麗熱唱 LP 最多人選播的曲目,情人的關懷,人聲通清而不薄,很有韻味,聲尾帶點嬌嗲的感覺,輕聲細唱,逐漸進入激情部份,小鄧歌聲能量爆發力驚人,人聲音域闊動態大。
轉聽情人的關懷日本版 CD,不同錄音,拿來比較有點不公平,雖然我仍然能細心欣賞美妙歌聲,我心裡明白 CD 輸太多了,CD 的背境較噪,唱歌時的爆發力弱了,高音上不到如 LP 般高,還有一點點硬聲。
我還聽了多張黑膠,Carmen Suite, Jennifer Warnes The well, 大浪淘沙;蔡琴遇見第2首把悲傷留給自己,磁性的聲線,聽來倍覺悲傷;Joan Baez 鬥牛場,極富現場感,歌迷歡呼包圍感強,可以感受到觀眾是如何投入,女聲加上清脆的結他伴奏,一邊清唱配合拍掌聲和擊鼓聲,交織出牽動人心的節奏;三角帽音場又深又闊,樂聲充滿緊張的迫力;Accardo 拉奏 Paganini 的獨奏曲目(Dynamic 唱片公司),近咪錄音,拉弦聲、琴身共嗚聲全部一清二楚,這次可能是我聽過小提琴重播最像真的一次,當然這張錄音極佳的唱片功勞也不少。
Marvel 示範地盒和地線的分別,CD轉盤原本並沒有接上地線,他把英國品牌 Dalby Kyoku(曲) 地線(相中白色線芯扭紋)接在 Wadax CD轉盤的機殼上,播蔡琴金片子貳CD, 情人的眼淚作比較,先聽一次沒有接地線,然後接上 Kyoku 地線,音樂背境靜了不少,聽多了呼吸聲和口水聲,琴姐的聲線圓潤滑溜了,Marvel 説:「地線沒有接在訊號通道上,理應不會改變音色,加鹽加醋,現在所聽到的其實是地盒和地線移除了系統內的噪音,把錄音的原貌更真實的呈現出來。」
Cessaro Firebird 靈敏度高達 101dB,65hz 以下交由項羽 active subwoofer 處理,我仍然能感受到 Engstorm 的威力、速度快、密度高、控制力佳,就算加大音量至耳朵也受不了時,仍然氣定神閑;在家訪的最後時段, Marvel 重播三國,叫我和大C 站到皇帝位後面約9尺的位置,他把音量大幅提高,把音量掣扭至1點位,雖然沒有可聞的失真,大音壓下仍然令我耳仔吃不消,音場、樂器定位和我們坐在皇帝位時以正常音量(其實音量也不低) 完全一樣,音場定位可以做到在大和細音壓重播下也堅定不移,一點也不簡單,Firebird 最大音壓可達120dB,有些中小型喇叭宣稱最大音壓可超過110dB,但只是呱呱叫的中和高音而已,Firebird 可以大音壓全頻播放,是不同境界的,Zanden 宙光胆前級和 Engstrom Eric 胆後級在極大音量下仍然保持極度寧靜,不得不佩服設計師的功力。
以下是大C的分享。
大C
今次有幸再次跟隨60爺家訪香港及澳門之旅,第一個家訪已經是非常之重型離地組合!器材方面我相信60爺係上面已經寫得非常詳細,所以小弟只敍述小小的聽感,一開始Marvel先用串流CAS播放幾首本地流行曲,人聲密度已相當唔錯,細微的動態做得非常細緻,連喉嚨口水聲都清清楚楚,所以表達歌手演繹感情方面已經輕易手到拿來,CAS串流玩法對小弟來講的確不太認識,但這個數碼年代的確好多發燒院友用CAS作為自己系統中的訊源來作播放,雖然好多時能做到一些強烈的HiFi元素,但那種微動態驅使下所做出的感情能帶著聆聽者內心的起伏!的確唔容易做到,但Marvel就的確做得好好,如果有盲測遊戲的話,你問小弟點都唔相信自己聽緊CAS囉。
跟著就是播放CD,Marvel又攞著幾隻CD是剛剛用CAS播放過的曲目作比較,無論音效,音色同感染力的而且確又好上不少,越聽越有驚喜,尤其是鬼太鼓座,三國呢類非常考機的軟件,音壓開得非常非常大但又不覺因大聲所做成耳朵不適,填滿這個約300尺空間,連丁點低頻反射所做成的駐波都没有!可想而知這系統有著驚人的控制力之外,Marvel在這空間和系統下了不少苦功。
戲肉當然是Marvel的黑膠系統,由於他用一部Robert Koda (匠) 的唱頭放大器,小弟沒有機會聽過,對喜歡黑膠的小弟來講真是十分期待,先來一張小提琴名叫BARUCABA的大碟……一落針,那種小提琴抖動,擦絃好細緻,質感强烈,聽感上比CAS和CD來得鬆容好多好多!再來一張Joan Baez鬥牛場,好像置身當年現場一樣,觀眾呼叫吶喊聲包圍著自己一樣,現場感一流,Joan Baez 沙喉聲來得有血有肉,好好聽,好真實;最後一張人稱洗腳妺卡門的古典名盤,估不到成個音場向後伸延,成隊樂隊呈現眼前,速度上相比剛才播放CAS和CD來得像慢左一點點,火氣感覺上CD比較猛一點,但小弟覺得速度上和火氣,黑膠較為合理和耐聽。
今次家訪Marvel,能夠一次過聽哂如此多離地器材,真是大開耳界,難忘體驗。